|
资讯流 宏观 直播 策略 日历 | 原油 黄金 美指 外汇 股指 商品 | 教育 知否 | 经纪商 全能投资账户 期货开户 |
|
欧元频道路透分析:投资者预期美欧通胀将出现2022年以来最大分化 |
|||||
|
|
||||
![]() 编辑:皮皮虾 发布时间:2025.2.28 18:20 押注未来通胀走势的交易员预计,受不同的经济增长路径、关税威胁,以及潜在的乌克兰和平协议达成后欧洲能源价格走低等因素的推动,美国(US)和欧元区(Euro Area)之间的通胀差距将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然而,这一差距并未完全反映在美国和欧元区的债券收益率上,因为投资者还在关注其他因素,包括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疲软,以及对欧洲国家可能需要增加国防开支的预期。 上周末,通胀互换市场数据显示,未来两年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预计约为2.8%,而欧元区的CPI约为1.9%。这意味着美国当前3%的CPI通胀率将小幅下降,而欧元区2.5%的通胀率下降幅度会更大。 自那以后,两者的定价都略有下降,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仍处于2022年初以来的最大水平。
全球500万用户选择FXTM - - 超低点差交易各类热门产品,道指、原油、黄金、欧元/美元、热点股票等点差低至0点 尽管如此,近几周来,由于一些弱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发布引发了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即便高企的通胀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美国国债收益率相较于欧洲国债收益率还是有所下降。 保德信固收(PGIM Fixed Income)的全球投资策略师吉列尔莫·费利塞斯表示:“当不同的驱动因素影响着不同的市场时,我认为跨市场交易真的非常困难。” ▌明显分化 通胀互换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它使交易方能够增加或减少其对通胀的风险敞口。 从投机交易员到需要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市场上的许多参与者都预计,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计划实施的关税将推高美国的物价,但会打击欧洲的经济增长,从而抑制欧洲的通胀压力。 T.Rowe Price Associates的固定收益部门的美国首席经济学家布莱里娜·乌鲁奇表示:“关税……是对物价水平的一次性冲击。” “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一直处于高通胀环境中,企业发现它们拥有定价权,所以原本可能只是对物价水平的一次性冲击,现在可能会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经济增长差异是另一个因素。自疫情爆发前夕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了约12%,而由20个国家组成的欧元区仅增长了5%。 特朗普在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另一个主要关注点是与俄罗斯(RUS)的谈判,以结束乌克兰战争(The Russia-Ukraine War)。这一举措震惊了欧洲各国当局,但也导致能源价格下跌。作为推动欧元区通胀的关键因素之一,欧洲天然气价格自2月中旬以来已下跌了30%。 PGIM的费利塞斯表示:“这无疑正在压低前端的通胀互换率。所以你会看到美国和欧洲之间出现这种不同寻常的分化。” ▌动荡的市场 通常情况下,通胀定价的差异会导致美国债券收益率相对于欧洲债券收益率上升。 但最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是,即便通胀居高不下,美国经济增长仍在放缓,本周一项关键的消费者信心指标大幅下滑就凸显了这一点。
全球500万用户选择FXTM - - 主要货币对·、次要货币对和稀有货币对,点差低至0点 欧洲各国政府可能需要(或许会联合起来)更多地举债,以满足特朗普要求的增加国防开支的需求,这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新因素。 周二,美国和德国(GER)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降至182个基点,为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去年12月这一差距曾达到231个基点的五年高位。 交易员们现在预计,美联储(Fed)今年将降息约55个基点,而此前他们预计只会降息一次,幅度为25个基点。欧洲央行(ECB)的定价变化较小,预计将降息85个基点。 一些投资者仍然认为,美国的经济实力将使其借贷成本保持在高位。 先锋领航集团(Vanguard Group)的国际利率部门主管阿莱斯·库特尼表示:“美联储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他们仍处于限制性政策区间,但如果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他们乐于维持现状。这限制了债券价格上涨的空间。” 较低的回报率降低了美国债券的吸引力,并对美元造成了压力,促使欧元从上个月1.01美元的两年多低点升至1.05美元。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JPMorgan Private Bank)的全球外汇策略主管塞缪尔·齐夫表示,不过,他对押注欧元持续上涨持谨慎态度。 他说:“我们认为,在你能更乐观地从周期性角度看好欧元区之前,贸易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那些不利因素是真正需要消除的因素。” PGIM的费利塞斯感到欣慰的是,通胀预期与2%的目标并不相差太远,尤其是考虑到美联储的目标是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而该指数往往低于CPI。他说:“这些数据仍然与通胀目标相当一致,这让人非常安心。”欧元频道 >>
主题:美国国债走势前景展望 美联储政策前景展望 | 新闻源:Reuters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