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流 宏观 直播 策略 日历 | 原油 黄金 美指 外汇 股指 商品 | 教育 知否 | 经纪商 全能投资账户 期货开户 |
|
宏观要闻异常高的通胀正迫使各主要央行采取1980年代式的、激进的紧缩方法 |
|||||
|
|
||||
编辑:严衍 发布时间:2022.06.17 22:01 世界央行行长正在采取1980年代那种最激进的收紧货币政策的方法,冒着经济衰退的风险,并扰乱金融市场,因为他们急于解决他们没有预料到的异常高的通胀。 上周三,美联储(Fed)宣布加息75个基点,这是1994年以来首次以如此大的幅度加息,因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宣布自己“坚定地致力于降低通胀”。 第二天,瑞士央行(SNB)出人意料地大幅加息50个基点,而英格兰银行(BoE)随后第五次加息25个基点,并暗示将很快将加息幅度提高一倍。 同时,债券市场的动荡引起了欧洲央行(ECB)的特别关注。政策制定者周三召开紧急会议,以解决一些欧元区(EARN)成员国债券收益率飙升的问题。从巴西(BRA)到匈牙利(HUN)这些新兴市场也提高了借贷成本,而澳大利亚(AUS)、韩国(KOR)、印度(IDN)、新西兰(NZL)和加拿大(CAN)也在准备采取更多行动。
6月FOMC的点阵图(3.4% → 3.8% → 3.25% → 2.5%) _By Bloomberg 只有日本央行(BoJ)例外,周五维持其超宽松政策不变,尽管市场压力很大。 世界各地的交易员正在为许多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从未见过的一系列加息做准备。仅美联储官员就预测,到2023年底,他们将把基准利率上调至3.8%,而几家华尔街银行的预期峰值甚至更高。 政策制定者被迫采取行动,部分原因是他们未能发现通胀升至数十年高点的粘性。然后,即使他们接受价格压力不是“暂时的”,他们的反应也很太慢了。2022年伊始,美国(USA)利率仍接近于零,美联储还是大规模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重新获得控制权的争夺使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的可能性增加,这也是导致金融市场波动的原因。 “就经济和央行面临的挑战而言,它看起来相当混乱,”花旗集团(CitiGroup)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前美联储官员内森·菲尔斯表示。“与过去30年我们看到的其他周期相比,这个加息周期的决定性特征是,各国央行不仅逐渐落后于曲线,而且明显落后。”
美国5月总体CPI和核心CPI均高于预期 _By Bloomberg 最新的戏剧性事件始于最新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报告。随后,在周一媒体报道美联储将积极考虑75个基点的加息时,政府债券收益率再次飙升,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入熊市。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约为3.2%,是年初的两倍多。 过去两年对需求和供应的全球冲击 - - 由新冠疫情(Covid-19)和重新开放,历史性刺激措施和俄乌战争(The Russia-Ukraine War)共同推动。 货币当局现在不得不抑制增长和招聘,因为通胀实在是太高了。通胀率是美联储目标的三倍多,而英国(GBR)将达到两位数。 “我们必须了解的是 - - 市场正在接受这一点 - - 你越关注通胀,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压力就越大,”前瑞士央行行长菲利普·希尔德布兰德告诉彭博电视台(Bloomberg TV)。他现在是贝莱德(BlackRock)的副主席。
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14年以来首次升至4%以上 _By Bloomberg 美联储日益鹰派的立场也给其他央行带来了压力 - - 其快速加息推高了美元汇率,并引发了全球债券抛售。意大利(ITA)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二触及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日元处于24年来的最低水平。 欧洲央行现在正在制定一种工具,希望能够将其脆弱的经济体与更高的收益率隔离开来,而日本央行周五将汇率添加到其风险清单中。一些人正在谈论“反向货币战争”,这是2010年代初的镜像,当时主要国家被指控阻止货币升值以刺激经济增长。今天,强劲的汇率则很受欢迎。 “我们处于一个一体化的全球资本市场,”Macro Policy Perspectives的总裁朱莉娅·科罗纳多说。“如果美联储走得更快,这将使货币紧张,并使其他央行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希尔德布兰德表示,美联储不太可能实现软着陆。彭博经济研究所(Bloomberg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团队预计明年年底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高达72%,这将对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寻求连任构成重大威胁。 那些站在世界经济一线的人也在接受新的现实。 “事情发生了巨大变化,”MAS Holdings首席执行官苏伦·费尔南多说,该公司生产包括运动服和泳装等产品。 他表示,美国和欧洲客户现在警告说,今年下半年以及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市场将走弱,他的公司在16个国家拥有11.5万名员工。 “我们希望各国央行是对的,这将是一个软着陆,“他说。宏观要闻 >>
主题: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展望 | 评论:CitiGroup MacroPolicyPerspectives | 新闻源:Bloomberg ---END---
|